红砖和绿砖用高温粘土烧制,颜色的区别在于烧制过程中是否接触氧气。当氧气充足时,粘土中的铁将完全氧化为氧化铁、砖红;缺氧时,部分氧化铁还原为氧化铁和氧化铁、砖绿灰。
砖坯接触的氧气量则取决于砖窑的构造与制作工艺。罗马砖窑一般敞开窑顶,氧气充足,黏土得以充分氧化,铁元素被固定成红色的氧化铁。中国古代的砖窑则都有窑顶,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封窑技术——烧制末期,工人将排烟口与炉膛进气口完全封闭,窑内随即进入缺氧环境,青砖的青灰色便得以固定。
砖窑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建筑发展方向的不同——古罗马很早就发展了成熟的砖石建筑,大型砖窑并不能满足对砖的需求。当时大型砖窑的穹顶极其昂贵,只能打开窑顶。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由木头制成。从先秦到魏晋,很长一段时间,砖只是用来修墓,给大户人家铺地板。需求有限造就了做工精细的小砖窑,窑头成本比西方低很多。中国古代为了提高燃料利用效率,发明了炉膛在窑室侧的横焰窑和窑室中火焰旋转的倒焰窑。
红砖的历史与发展,以及红砖在中国的命运,让我想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不解和回归理性的心理过程。